美國的宗教自由歷史:一場美好的仗 (20190512新聞周刊)
What Would God Think? 美國的宗教自由歷史:一場美好的仗
「我們必須築牆抵禦,以免那些外國人用移民帶來罪犯和他們專制落伍的宗教,摧毀我們的民主!」這個以反移民政策選舉的人,不是2016年的唐納‧川普,而是1835年的競選紐約市場的撒母耳‧摩斯。反對移入的對象不是墨西哥人或中東的穆斯林,而是歐洲奧地利的天主教徒。
這位「摩斯電碼」的發明人,在1830年代和1840年代率領了燒毀修道院、劫掠天主教會、已故修女牙齒為收藏品的暴民運動。曾幾何時,我們看到天主教徒甘迺迪能當上美國總統、如今美國最高院的大法官座上是6名天主教徒、3名猶太教徒,這是第一憲法修正案頒佈瞬間成就的奇效,而是百年間平民受傷、流血、抗爭換來的進步——宗教自由的落實。
羅斯福捍衛宗教自由
《新聞周刊》解釋,美國宗教自由在第一階段,是麥迪遜總統的「維持多元宗教公民的政教分離」政策,1770年代在維州被聖公會逼迫的福音派浸信會影響了青年時的他,使他相信「國教帶來人民靈性懶散腐敗」、「國家打壓宗教又戕害人民自由權益」,因此最好保持中立。
第二階段,則推羅斯福總統將「捍衛宗教自由」當作美國在為二戰準備時最核心的信念之一。在他推動下,由「猶太拉比、天主教神父、新教牧師」各一位的3人組走遍美軍778個海外基地,向一共900萬人次的美國大兵攜手宣講信念並鼓舞士氣。
到了冷戰發生的第三階段,向逼迫上帝、逼迫信仰的「無神論的共產極權國度」對抗,則成為杜魯門總統開始主導的論述,以此支持美國向上帝領受的全球聖戰天命。艾森豪將軍上任後,美國在公民宣誓以及美鈔上加上了「上帝」的字眼,也是冷戰脈絡所催化。
「宗教差異」的推力
然而自從1960年代開始,更重要的是宗教自由走向更細緻的政策調適。例如「一視同仁」在週日放假的政策,隱性地歧視了需要在以週六為敬拜聖日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和猶太教等。將稅款用於補助墮胎和戰爭,則分別有違天主教徒及門諾會信徒的良心自由。美國做出許多的「調適」的判例,讓政策更彈性兼容,讓少數宗教與主流宗教信徒成為同樣權益平等的美國公民。
《新聞周刊》文末敦促美國福音派以及世俗主義者這兩大主流聲音,指出我們應對「宗教他者」更多的瞭解與友善。福音派應當效法他們締造宗教自由環境的祖先,今日對待穆斯林當更公平與客觀些;無神論者也應在公權力上寬容那些持守「冒犯性教義」的信徒,不應用刑事手迫使人入罪。
事實上,隨著世界變得更加緊密互聯,美國讓「宗教差異」成為自己強大的推力(而非暴力分裂的來源)的光榮歷史,正是這個國度作為「山上之城」照亮世界的寶貴資產。
https://www.newsweek.com/2019/05/17/religious-freedom-americas-greatest-export-under-attack-1418121.html
事實上,隨著世界變得更加緊密互聯,美國讓「宗教差異」成為自己強大的推力(而非暴力分裂的來源)的光榮歷史,正是這個國度作為「山上之城」照亮世界的寶貴資產。
https://www.newsweek.com/2019/05/17/religious-freedom-americas-greatest-export-under-attack-1418121.html
「道」在人間:人類語言誕生之謎(20190505新科學人)
Our First Words
「道」在人間:人類語言誕生之謎
「道」在人間:人類語言誕生之謎
「太初有道(Word),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從聖經的起初,語言的起源與人性就攸關重大。人類語言的靈活性和包羅宇宙的概念豐富性,乃世界獨一無二。文明的一切偉大成就和智慧結晶,若非語言,斷無可能存在。
聲音起源難追溯
只是不像是數千年前出現的文字,以「聲音」形式存在的語言缺少確鑿的證據可以追溯起源。有考古學家宣稱4萬年前的人類洞穴壁畫和象徵文化的創造性爆炸,代表人類應已擁有語言來表達抽象性思維。
但更明確的解剖證據指出,接在「海德堡人」後頭的尼安德塔人和早期智人,演化出了其他類人猿具備的精確母音發聲控制力和聽覺接受力,因此語言的歷史可能早上10倍。在達爾文《人類的由來》中,他認定人類的語言是由類似哼聲的音樂式原語而來,起初只是雄性求偶吸引注意力所發出,沒有特定指涉意涵。
聲音應用到社群發展
隨著求偶競爭下「樂曲」日漸複雜,漸漸出現有系統的意義指代,生成「語言」。這符合我們現在觀測到人類近親「長臂猿」唱歌求偶的模式,也符合腦神經科學的觀測:人類的語言與音樂是由同一塊神經網絡處理。
但《新科學人》指出,如果語言是雄性求偶本能,那麼女人不應該會有如此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故,原始的手勢、狀聲的表達,更像是我們在其他靈長類動物社群和嬰兒觀察到的狀況。像是猩猩會吹口哨,並重現一定音高的聲音。今日澳洲的原住民和瓦努阿圖的土著,也是歌曲、手勢、狀聲詞與單詞等元素一同交替使用。
「合作」才能使用語言
這麼做的目的,可能與自我保護有關。倫敦大學人類學家杰羅姆‧劉易斯注意到,非洲中部的巴雅卡部落會在夜晚發出不同音高的歌聲彼此交織,使外人以為該部落聽起來比實際上勢頭更壯大。從而,人類社群發展出複雜的部落和聲多重唱,是來自原始社會狩獵環境的生存需求,並漸進發展出狩獵戰術的協調、傳遞集體知識。
牛津大學學者羅賓‧鄧巴補充指出,大合唱能夠刺激腦內啡生成,促進社會凝聚力,給予他們信心和能力組織更強大繁榮的社群。畢竟,「語言」唯有在人際的共識、真誠、為共同利益的合作下才能成立。語言和歌唱的起源之謎,解答看來正存在於它們內在蘊存的美德之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