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12, 2018

跨越屏幕: 变革中的图像


现在,现实在很大程度上由图像组成;或者更确切说是由原先明显相当于图像的事物、星座和过程组成。这意味着一个人要是不了解电影、摄影、3D模型或印刷,抑或其他动态或静态形式的图像,就无法理解现实。本文原标题为《跨越屏幕: 变革中的图像》,选自《褶子》,汪民安主编。本篇作者为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艺术家兼电影制作人。
 跨越屏幕: 变革中的图像 
文 | 黑特•史德耶尔
译 | 李夏 邵小凡
1989年左右,人们观察到一个奇特的现象:电视图像开始跨越屏幕,走进现实。它们打破了观看的第四道墙, 在屏幕的这一边安身立命。
这样的场面发生在罗马尼亚,事件是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暴力废黜。众所周知,当时反抗者们冲进了电视台,随后反抗者构建的播放图像不是记录或文献,反而起到了促进催化罗马尼亚革命的效果。随着政变的发生,这些图像变得真实起来—但却遭受损害和破坏,甚至被草草处置。很明显,自那以后,图像不是对既有事实的客观或主观的再现,也不仅仅是不可信任的表象,它们是能量和物质的节点,在不同的支撑物中迁移,塑造并影响着人、景观、政治和社会系统。图像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增殖、转化和激活的能力。图像已经变得像垃圾空间、军事侵略、失败的整形手术一样真实。它们入侵城市,将空间转变为景观,将现实变为资产。图像在网络中传播,但又超出网络之外,它们收缩和扩张,它们步履蹒跚,它们争吵,它们哇哇乱叫。
但图像这种从屏幕到现实的转变导致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在跨越屏幕的行程中,不存在不变的图像。通过物质化,图像被转译、挫伤、重构。它们改变了自己的愿景、环境和运转速度。一个美甲视频片段可以在Instagram上引起一场骚乱,一次上传可以延伸为一场骂战,一个动态的GIF图片可以像博物馆大厅一样具体化。
图像一旦变得真实,便遭到扭曲、毁坏、混合和重绘。它们迷失了目标,曲解了自己的目的,弄错了形状和颜色。它们跨越屏幕、跌落屏幕、淡出屏幕。每次转变都是向一种新的物质形态迈出的大胆步伐。
『变革』
但为什么是1989年?图像的现实化与这一时期的政治剧变有何关系?也许"跨越屏幕"的行程从字面而言等同于一个被称为"变革"(transition)的政治现象。"变革"这个政治理论术语首先是由拉丁美洲的政治局势所创造,随后又被运用于东欧语境。这个概念描述了一个目的论过程,这个目的论过程指后发国家试图实现民主与自由市场经济的一种不可能性。
变革意味着后发国家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他们在理论上使自己最终看起来像任何一个完美的西方国家的理想自我。因此,整个地区都受到了彻底的改造。但预期的美女也可能变成野兽。实际上,变革也意味着失控的侵占以及大幅下降的平均寿命。在变革中,新自由主义明亮的未来跨越了银幕来到现实,带来的却是医疗保健的匮乏与个人破产。
但重点不只是变革导致了衰退。更重要的事实是,自此现实充满了图像。图像跨越屏幕进入现实,便无处不在,它们化为物品、人物、基础设施与风景。现实不均匀地被电视、广告淹没,接着,逐渐地在网络上勾连起来。
这种发展导致了一个重要的后果:现在,现实在很大程度上由图像组成;或者更确切说是由原先明显相当于图像的事物、星座和过程组成。这意味着一个人要是不了解电影、摄影、3D模型或印刷,抑或其他动态或静态形式的图像,就无法理解现实。这个世界充满了原始图像的碎片,以及随后从垃圾邮件和废弃材料中拼凑起来的剪辑过、处理过的图像。现实是由后期制成、改编而成的图像组成,而后产生效果渲染影响。现在我们生活在图像的来世,它们的别名有:点云、马克杯打印、JPEG、图像整合。
『伪装』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当代军事伪装。伪装是与周围环境融合的艺术。现在,如果士兵大规模地伪装成数字像素,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士兵周围的世界就是由他们组成的。他们成为像素之间的像素,从而揭示了像素化的普遍已远远超越屏幕和显示器。
根据互联网知识可知,丛林数码迷彩(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最成功的数码图案),被众包给了一帮狙击手。这帮狙击手先请了一位平面设计师创作一种白色的电视雪花图案,接下来他们浏览了一家五金店油漆色板,然后挑选了拉尔夫·劳伦(美国时装品牌)的一款被称为"土狼棕"样本色。这种数码迷彩图案的基础素材便由充满彩色像素的电视雪花构成。一个空信号飘过屏幕,就像电视机的雪花屏幕覆盖了全世界。任何想从此时开始适应这个世界的人,都必须理解这个新媒介地质层。
但不仅仅是空信号越过屏幕,完整的图像也从屏幕上滚落。人工岛屿看起来像转基因植物,牙医诊所像汽车系列商业电影。被气笔修整过的颧骨就如整个城市假装成YouTube上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教程。艺术作品像充气膨胀的降落伞一样,通过电子邮件被传送和呈现。巨量的云端存储如沙漠地区的天际线一样大量降下。图像与现实融合在一起,而现实已经深深地嵌入电影及各种各样的后效果之中。
『超越媒体』
但如果电影的碎片散落于街道上,便意味着它至少部分地离开了影院。后电影工业的状况意味着大片和多厅影院对电影生产的严重破坏。主流电影院长期以来一直是兜售特许经营产品、在审查过的多厅影院上映长篇的未来PS游戏版本的平台,是托马斯·埃尔塞瑟(ThomasElsaesser)所称用来制造军事—工业—娱乐复合体的工具。而在今天,电影首先是一揽子的刺激计划:购买新电视、家用投影仪和配备Retina(视网膜显示屏)屏幕的iPad。毫不奇怪,已被强行破坏、商业化、版权化的图像企图逃避,即使这意味着它的归宿是iPhone上的三分钟短视频。
那么互联网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图像的流动和企业化可能同样适用于网络环境,甚至表现得更为强烈,因为监视和军事化的因素更为广泛。后互联网环境是一种过程、一次转移、一次持久的变革。更普遍的意义上,它道出了数据、声音和图像超越网络,转变为另一种不同的物质状态。一种数据、声音和图像的推动力,超越信息渠道的边界并物质化地显现出来。如此,它们便具体化为骚乱或对象,具体化为镜头光晕、高耸的建筑或像素化的坦克。
随着越来越多的数字图像流出到网络以外,表现为图像—对象或图像—情境,有人可能会问:互联网是否结束了?
都结束了。互联网越过屏幕,使显示器成倍增加,超越了网络和电缆,便马上变得充满惰性和不可避免。人们可以想象停下任何在线访问或用户操作。我们可以拔掉电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和互联网没有任何关系了。互联网在"离线"状态还会继续存在,并作为一种生活和组织的模式渗透进所有的社会关系。一种加强的窥视和最大化的不透明度结合在一起。可以想象,互联网上那些无意义的相互点赞,加强了准垄断式的统治。一个被评级机构巡查和捍卫着的知识私有化的世界。一个极度严制又极度因循守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直到"地狱火"(Hellfire)导弹猛然坠落,摧毁一切,智能汽车才如食品杂货铺一样。看: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早已越过屏幕,进入了现实。警察因为你的一次下载敲响你的门?在YouTube上或CCTV上"认出"你,接下来要逮捕你?因为你传播公共资助的知识而威胁要拘留你?发布你的元数据的面部照片?关闭部分网站来阻止一次紧急事件?和他们握手,它们就是互联网变成现实的证据。
『聚合状态』
但是如果二维图像已遭到扭曲并穿越了屏幕,那么只要看看当代的数据集就够了。因果关系由于其自身产生的副作用而几乎失去了作用。持久变革的范围是流动资金、财务算法的领域,也是即将到来的暴雨和不稳定气候。这是复杂的领域、失控的旋转、奇怪的反馈循环。这个领域一定程度上是由人类创造的但不受人类控制了,除了运动、能量、节奏和混乱,它对其他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这是古老浪人的空间,这些无主的武士被自由作家恰当地称为浪潮男女:他们是转瞬即逝的图像世界里的漂浮者,是黑暗的网络风俗店中的俘虏。我们把图像世界看作一个管道系统,那么这场图像变革的海啸怎么渗透进我的水槽里?这个算法是如何让我的稻田枯竭?还有那些在远处盘旋的阴云—如今有多少工人正在竭尽全力地向上挣扎,艰难地谋生,摸索着穿越一片迷雾,这片迷雾随时都可能变成一种浸入式的艺术装置。突然,我们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另外的维度。全面发展的后互联网状况不是一个二维界面,而是一种(运行)环境。它是一个三维或四维空间,其中嵌入了前媒介以及图像化人物、图像化结构和图像化对象。网络空间本身就是一种媒介,或者是任何一种今天称为混杂的媒介的死后状态。网络空间是一种生存(和死亡)的形式,它包含、扬弃并存档了过去所有的媒介形式。在这流动的媒体空间中,图像和声音在不同的身体和载体上变换穿梭,在途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毛病和损害。
『物体解放的请求』
但如果图像从数据空间和物质悄悄消逝会是什么情况?与其说是学者问,不如说是设计师在问,我们如何能干预图像的传播呢?
还记得数据、声音和图像自由移动的需求吗?记得知识和信息共享和传递、知识和信息不受"付费墙"和知识产权束缚的需求吗?
那么,如果给传播自由增加了第三个和第四个维度,会怎么样呢?让我们将其应用于图像—对象和图像—情境中。让我们要求图像的传播比以往的信息流动更加自由吧!让我们共享它们吧!不仅要废除版权,而且要废除私有产权,来实现一切事物的自由流通,实现一切人的自由流动。
如果物体能够获得自由,那么环境、事件、公共空间、社会服务、教育也同样可以获得自由。团体化的学术界是一个四维封闭体,是被一道有形的收费墙圈起来的重要资产,在这里信息被分级化和空间化。呼吁信息自由传播,意味着应该将之应用到当下每一个可能的线下情景中。
但最重要的是,信息的自由传播意味着将我们的社会关系从网络控制和监视的掌控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三维的社会网络。
本文选自

《褶子》
汪民安 主编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本书是介绍当代前沿艺术理论与艺术人物的书籍,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汪民安教授主编。其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围绕世界艺术前沿观念之一的"光艺术"这一主题,选取了一组最具代表性的评论文章;第二部分是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黑特·史德耶尔的一组代表性文章,让读者对这位理论家的代表性观点与表述有一个较为清晰与扼要的了解;第三部分是关于中国当代著名图像艺术家庄辉的,讨论了他的摄影肖像作品与最近的重要作品"祁连山系",是一个重要的个案研究。第四部分选载西方重要理论大师的经典文献,本辑为法国后现代理论家重要代表的利奥塔谈论艺术的名文《肉身公式》。本辑刊每年出一本,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界与理论研究界的重要窗口,既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也管窥西方当代艺术研究前沿的论题与样貌,它将以其新颖的选题角度与深刻的理论文本选材,而成为对中国当代艺术界与艺术研究界极具参考价值的一部文献。

Measure
Measure

Evernote helps you remember everything and get organized effortlessly. Download Evernot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奥尔巴赫:语文学与世界文学

  语文学与世界文学[1] 作者 | 埃里希·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 译者 | 靳成诚(比较所博士生) Nonnulla pars inventionis est nosse quid quaeras.[2] 一 如果我们依然像歌德所做的那样,将“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