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5, 2015

“抄书人”本雅明

"抄书人"本雅明

2015-02-04 22:38:37   来自: 孙山 (深居简出,心平气和)
德意志人的评论    5

  关于本雅明暧昧不清的身份,汉娜•阿伦特《瓦尔 特•本雅明1892—1940》一文中那个"他……,但他不是……"的句子广为流传。细数下来,有学者、语言学家、神学家、作家、翻译家、文学批评家、历 史学家、诗人、思想家九种,但却未提及他作为编者的成绩。1925本雅明第一部选集著作《法兰克福儿童歌谣》出版,这一年,他还受慕尼黑不莱梅出版社的邀 请编选了威廉•冯•洪堡论文集(这本已经完成初稿的选集后来因某种原因未能出版)。之后几年,《文化奇谈》、《安东尼•维尔茨:一位被敲开头脑之人的思想 与面容》、《康德不为人知的逸事》等选集相继面世。在本雅明流亡前的一年,1932年一本广受好评的德国历史文集《从世界公民到富裕公民》出版——"将读 者置于一间'精神的武器大厅'中的选集:那间'战斗者的资产阶层'的武器大厅"。而1936由瑞士出版的书信选集《德意志人》已不得不使用假名迪特列夫• 霍尔兹,才得以进入纳粹德国的图书书场,但终究还是无法逃离被查禁的命运。
  
  如本雅明曾说的"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策略",《德意志人》自问世以来一直被目为一种政治上的抵抗——"至少在思想上和道德上的成功"。西奥多• 阿多诺在《本雅明文集》序言中就《单行道》说,书中的意象"指向的决不是超历史的东西,而恰恰是特定时间段的东西,是不可逆转的东西",而"这个不可逆转 直接指向魏玛共和国当时陷入的困境"——一直向下的"衰亡"。相比之下,《德意志人》呈现一个自由、友爱、进步、人道的"德意志",虽然已经站在纳粹横行 时代的对立面,但避免了直接短兵相见,这是本雅明惯于采用迂回方式——事实上《德意志人》书中并没有谈及政治,或者,事情还没有那么确凿无疑?
  
  
  G•肖勒姆在《本雅明:一个友谊的故事》中提到1918年—1919年本雅明客居瑞士期间的一次谈话,"他一反流行的看法,认为康德的风格高 雅……我预料他会引用康德的小文章或《批判力的批判》中的章节为证,可他给我朗读了康德写给科泽加藤的一封信……然后他从歌德泽尔特的通信中朗读了三 封……"。在这里,可以看到青年时代本雅明对书信文学性的关注;2008年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出版的《瓦尔特•本雅明:德意志人》的编者在后记《一本人性 的词典》中也谈到本雅明对书信的热衷——"他终其一生是一位简直狂热的信件与书信中生平描绘的阅读者。从歌德时代直到他自己的当下、再到罗莎•卢森堡的 《狱中书简》,他几乎没有遗漏一篇形式重要的或者至少值得注意的发表物"。在他看来,书信作为文学史和学术研究的原始资料的功能还远远未被穷尽,而且出色 的书信也并不缺乏文学的价值——"高超技能从来不只在劳作中,而且同时在私人的生活空间中"。
  
  
  对于《德意志人》的前身法兰克福报上的《书信》系列,1932年本雅明在电台中说到,有的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有的是"一种情绪"。 1936年法兰克福报《书信》系列结集为《德意志人》出版,对于本雅明与出版商来说,可能隐含着政治的评述,当然书中没有像《单行道•帝国全景》那样直接 谈论当时德国的"衰亡",但《书信》系列其实更多的是一个文学评论家的展示——更为明确的表述,是一个"抄书人"的展示。本雅明在《单行道•中国古董》写 到,"单单被抄写过的文本就调遣着专心于该文本之人的灵魂,而单纯的读者决不会发现文本所开启的他内在自我的新方面,决不会发现那条穿过越来越稠密之丛林 内部的道路"。《德意志人》中除了前言、附录,本雅明抄写了25封书信,"每封单独的信件都用一段导言——它以一两个但不会更多的独特视角来进一步阐明 ——来理解",而25篇导言篇幅则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强——文本抄写者所开启的内在自我新方面也得到了呈现。这一本雅明与25位书信作者平分秋色的特殊文 本,展现了在"一本完全由引文构成的书"之外另一种书写实验。
  
  
  莫默尔•布罗德森把《德意志人》看作一本关于人性的词典——"从A到Z读来,它包含的关键词有正直、交谈、修养、对话、忠诚、洞察力……理 智、学识、公正不阿和克制等",应该是较为准确的解释。在本雅明的指引下,这些信函"在德意志的意义上"回忆起一种人文主义的立场,在诗人约翰•戈特弗里 德•索伊默致他未婚妻的丈夫的信中,就"很好地看到'正直之人'是怎么理解十八世纪";在尤斯图斯•李比希致奥古斯特•冯普拉藤伯爵的信中,"那么一代学 者(早期浪漫主义),在他们身上哲理与诗意都尚未从眼界中消失殆尽";在歌德致莫里茨•塞贝克信中则看到"这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退回的最后之地,就像退回 一处避难所"。
  
  
  "精神和历史的过程被展现为概念的舞台造景,观念被推向极端,智力的洞察令人头晕目眩"—— 苏珊•苏桑塔格所赞赏的本雅明写作风格在《德意志人》中并没有那么明显。虽然漂亮句子一个个涌现,但本雅明对于自己的博学、敏锐却是十分节制,往往点到即 止,偶尔才表演其令人眩目的一面,当他从歌德致莫里茨•塞贝克短短几百字书信中挑出7个句子来澄清晚年歌德文风是如何区别一般文字时,确实令人惊叹不已。 书中一再谈论到"流亡"主题,这关系到其自身的现实处境。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所说的"我愿意并且此外必须仍然说德语"是苦涩的,格奥尔格•毕希纳流亡前 的书信更是悲凉——"对我来说,衣衫褴褛地乞讨比身着燕尾服递交一份请愿书更容易,手里拿着一把枪说'钱还是命'",1933年本雅明离开德国开始了流亡 之路。在《德意志人》中,"抄书人"本雅明25篇导言除了起到扮演向导的作用,也留下了他自己"穿过越来越稠密之丛林内部的道路"的足迹。
Evernote helps you remember everything and get organized effortlessly. Download Evernot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管锥编》的文献结构——重读张文江《钱锺书传》

《管锥编》的文献结构——重读张文江《钱锺书传》 张治 艺文志eons 在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文学相关领域,想完全绕过钱锺书,在今天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钱锺书被誉为“文化昆仑”,其著作贯通中西,横跨创作和理论;创作兼及诗文,理论兼及文史哲,以中文论中国,西文论西方,每一方面都取得了独...